在冬奥会的100年历史中,冰壶比赛从未在临时冰上进行过。最初的计划是在游泳池中建立一个钢框架,形成一个新的支撑系统,然后浇筑混凝土和冷却管道,形成一个“永久的”冰面系统。显然,这很糟糕。这种永久冰只有一次使用,使用后会被粉碎,成为建筑垃圾。
北京冬季奥运会组委会与业主和国际水壶联合会进行了沟通,试图改变冬季奥运会项目的建筑史,使用可变形的钢支撑系统临时冰结构,并在游泳池中建造一个非常密集的钢框架。在钢架上铺设预制混凝土板,使用时搭起,不使用时拆下。
另一个例子是国家速滑体育场,它考虑到了比赛后的多功能使用要求。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有多个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独立制冰,制作需要哪块冰,为赛后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我们建设每一个场馆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2022年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还要考虑到这个竞赛项目可以利用场馆建设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思想和诚意给国际个别组织带来了很多信心。让他们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举办冬奥会,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结合各种测试活动发现的问题,对已交付的永久性部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
第二项主要任务是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建造临时设施。这些临时设施的优点是用完后可以拆除。这也是节俭、绿色奥运的要求。这将是下半年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建设临时设施,场馆才能满足冬奥会的所有要求。